8月18日,樂山市鳳洲島村民由運沙船送往市區安全地帶。 記者 郝飛 攝
8月18日16:30許,鳳洲島大部分已被洪水淹沒。 記者楊樹 吳聃 攝
8月18日19:40,樂山市沫若廣場的河堤上,暮色已濃,霧氣漸重,大渡河對岸那些未轉移的群眾牽動著岸邊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心。
“來了,來了!”19:54,運輸船靠岸,救援人員齊動手,很快將幾十名群眾轉移上岸。當天,這樣的情形不斷在大渡河左岸上演。8月17日晚,受強降雨影響,青衣江出現“百年一遇”洪水,青衣江樂山流域出現超警超保水位,導致樂山市市中區鳳洲島大佛壩村1020名群眾被困,一場涉及千名群眾的大轉移隨即展開……
四川在線記者 黃大海 殷鵬 劉付詩晨
突發
凌晨3點河水猛漲,鄰里開始自助互救
大佛壩村所在的鳳洲島位于大渡河之中,呈條狀,四面環水,只有一座小銅河橋與外界相連。
8月17日傍晚,大佛壩村二組村民陳肸吃過飯后便開始幫母親收拾碗筷,“我還特意去河邊看了一下,感覺河水還沒有前幾天大。”陳肸告訴記者,“知道這幾天會漲水,睡覺的時候沒有睡得特別實。”
“凌晨3點多吧,聽到有水聲,我就起來了。”陳肸說,“沒想到水來得特別快,半個小時后,我們就只能往二樓爬。”
洪水當前,鄰里間開始了互救。大佛壩村二組另外一位陳姓女士告訴記者,她們家的房子雖是平房,但屋頂搭了一個雨棚,可以稍微遮擋一下,而鄰居家的房子是平房且比較矮,洪水來的時候沒地方躲。“3點過看到洪水來了,就往屋頂跑,”該陳姓女士告訴記者,除了自己逃生以外,她還讓老公到鄰居家請他們過來避險。
“凌晨5點多,我聽到杜大爺在喊救命。”黃建國也是大佛壩村2組村民,他回憶說,聽到呼救聲后,他立即翻身起床,“水漲得太快,杜大爺老兩口幾乎沒有行動能力,必須先去救他們!”
清晨6點左右,當救完人的黃建國逆流游回到自己家中時,筋疲力盡的他,發現自家的平房已被洪水淹沒,損失慘重,“連襪子都沒帶出來一雙。”
難點
樹多路窄河水湍急,難以進村救援
清晨,通往外面的僅有的一座橋被洪水沖垮,大佛壩村成了一座孤島,千余村民被困的消息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
險情發生后,省應急管理廳立即啟動一級響應,并調度省消防救援總隊、省森林消防總隊、樂山市應急管理局進行救援轉移。
救援并不容易。站在大佛壩村拜佛堂前,樂山市消防救援支隊隊長趙亮指著大渡河說:“400多米的河面,河水很急,一般的沖鋒舟根本過不去,而且沖鋒舟只能順水或者逆水前進,橫渡風險很大。”
村里的實際情況也為救援增加了不少困難。記者跟隨沖鋒舟進村時發現,鳳洲島上植被茂密,沿河之處都有竹子,房前屋后還種了梨樹、核桃樹等,平時車輛進出無礙,一旦被洪水淹沒,這些高大的樹木給救援人員的進入帶來難題。
鳳洲島四面環水,有沒有可能從另外一側進村救人?“也不得行。”趙亮說,“鳳洲島的另外一邊水面較窄且水流很急,大船過不去,沖鋒舟也過不去。”
救援
沖鋒舟運沙船,大船小船接力轉移
救援只能從大渡河一側進行突破。為此,當地政府專門調度了一艘運沙船,用于沫若廣場和大佛壩村轉移點之間接送被轉移群眾,同時將沖鋒舟拖到河對岸。
過了大渡河以后,小型沖鋒舟開始發揮作用,每一條沖鋒舟配若干救援人員和一名當地向導,沖鋒舟的作用是進村搜救被困群眾并將其接送到轉移點。
“有人嗎?有人嗎?”15:30,記者跟隨救援人員乘坐沖鋒舟沿著大渡河一側順流而下,再逆流而上進入鳳洲島另一側的大佛壩村六組。
河水淹沒了地上建筑,想找進村的路很困難,被砍斷的竹子、電線等都是明顯的障礙。
進村之后,救援人員按照之前的分工,兩個人負責控制沖鋒舟,另外的人員四處找人。
“這里!這里!”79歲的六組村民李旭儒和他72歲的妻子以及另外兩名老人在家里的二樓向救援人員喊道。聽到求救后,救援人員便向他們家劃去,李旭儒家里大門比較窄,救援人員最終只能將沖鋒舟固定在院墻外,然后再蹚水找來梯子搭在二樓上,為了4位老人的安全,救援人員找來床單綁在老人腰上,再慢慢扶他們下來。
經過半個小時的努力,四位老人被安全送到了救援中轉點。而幾名消防人員在給沖鋒舟加了油之后,又繼續投入到救援當中。
留守
留島的278人集中到救生高點
□四川在線 記者 劉付詩晨
截至8月18日20時,已累計轉移鳳洲島受困群眾742人,島上還剩278人。考慮到夜間作業不安全,經樂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研判,決定暫停轉移工作。留島的278人如何安全過夜?18日21時,樂山市市中區區委書記周華榮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尚未轉移的受災群眾已集中至島上救生高點——拜佛臺安置過夜。
周華榮說,為保障留島群眾安全和基本生活所需,已派當地村組干部40余人駐守,并抽派60余名黨員干部、4名醫護人員上島參與服務保障工作。
“率先轉移的都是島上受困的老人和小孩,剩下的基本為青壯年。”周華榮介紹,鳳洲島水位較最高時已下降了2.5-3米,“再過一會兒,我們將向未轉移的群眾運送水、食品和衣物,今晚還要挨家挨戶排查。19日天亮后,將把所有受災群眾安全轉移。”
安置
受災群眾終于能睡上一個踏實覺
□代玉巍 四川在線記者 陳松 殷鵬
“大家排好隊,帶上隨身物品,我們一起到酒店。”8月18日18時30分,樂山市市中區住建局黨員志愿者手拿擴音器,站在隊伍邊上維持秩序。黃建國排在隊伍中,聽到志愿者的號召,提上隨身行李,從樂山市市中區人民政府大禮堂臨時安置點,跟著隊伍向學府花園酒店出發。
43歲的黃建國是當天下午第6批被解救的鳳洲島人。剛進入安置點不久,志愿者們就端來了熱菜熱飯。
飯后稍作休息,黃建國與鄰居們就先后被再次安置到學府花園酒店住宿。與此同時,大佛壩村1組的石光武老兩口也跟隨另一支隊伍向學府花園酒店出發,當他們用房卡刷開房門時,干凈整潔的房間讓10多個小時沒有休息過的老兩口,一下放松了緊繃的神經,“這一天實在太漫長了!”
為了給受災群眾提供舒適的環境,當地政府從救援一開始,就多方聯系有空房的酒店,此次安置受災村民的酒店一共有近10個,分別安置了500余名受災村民。此外有少部分被營救的村民,根據自己的意愿投親靠友。
故事
兒子蹚水救出被困聾啞老父親
□代玉巍 四川在線記者 陳松 劉付詩晨
8月18日一大早,在城區打工,家住樂山市市中區鳳洲島大佛壩村3組村民杜永紅就來到被沖毀的小銅河橋旁,他非常擔心被困在鳳洲島家中的80余歲的聾啞老父親。
11時30分,杜永紅聽到消息說第一批得到救援的鳳洲島居民已經在沫若廣場脫離險境上岸,他立即趕到樂山市市中區人民政府大禮堂臨時安置點,伸長脖子在人群中尋找,令他失望的是,并沒有找到失聯的父親。
“父親既沒有電話,也聽不見,怎么辦呢?”杜永紅等不及了,主動聯系上救援隊,恰恰此時,救援隊需要熟悉地形的村民擔當向導再次上島救援。于是,杜永紅立即與10余個村民分乘不同救援船只前往島上搜救。
15時左右,當他乘救援船趕到家時,很遠就看到洪水將平房的門檐淹沒一大半,他蹚水進屋,一間房一間房地尋找父親的身影。找到自己的父親時,洶涌的洪水已經淹到了父親的胸口,“見到父親,我眼圈一下子紅了。”他事后告訴記者。在船上,他與父親再次用手語交流,才知道父親已經在洪水里泡了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