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汽車頻道成都訊 8月2日,第23屆成都國際車展,在西部國際博覽城圓滿閉幕。
為期十天的展會,共產生38907臺汽車訂單,成交額超68.06億元。作為肩負著帶動汽車產業動能復蘇、提振市場信心、推動擴大內需重要使命的本屆成都國際車展,這一份答卷堪稱完美。
在車市正處于整體消費不振,疫情也還未完全消除的當下,透過這份答卷,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作為金牌車市的成都,其購買力依然活躍、其消費力依然蓬勃;看到了可愛的成都人對未來生活依然樂觀對當下日子依然從容;更讓我們看到了正把打造國際消費型中心城市作為未來發展方向的成都,風景這邊獨好!
國際范與煙火氣的相得益彰
素有西部車市橋頭堡之稱的成都,一年一度的國際車展,歷來被業界譽為西部汽車消費的風向標。尤其當下,車市整體遇冷,疫情還未消除,作為全國首個A級車展,成都國際車展究竟會呈現一個什么樣的效果?主機廠的態度?消費者的反應?主辦方的招數?用一句萬眾矚目,再貼切不過。
“有條不紊,井然有序,這一屆成都國際車展相比上屆又進步了不少。”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汽車商報總編輯吳迎秋先生在參觀了本屆車展后說。今年的成都國際車展,是從世紀城遷至西博城的第二年,但有意思的是,去年被無數人詬病的距離太遠、服務不細、配套不全的話,今年已很少聽見。甚至整個互聯網上,也很少看到有關今年成都國際車展的牢騷和埋怨。
而與之對應的是,在本屆成都國際車展這場熱烈歡暢的盛宴里,無數人都品味出了不同以往的味道:
國際范十足,又煙火氣滿滿!
據官方統計,本屆成都國際車展展出面積16萬平方米,參展品牌120多個,展出車輛1500余輛,品牌活動50余場,其中全球首發新車22款,全國首發新車36款。共有來自國內外3125家媒體的9182名記者,參與了本次車展的報道。
寶馬、奔馳、奧迪在本次車展的展位面積均突破了3000平米,并有多款新車發布。此外,瑪莎拉蒂百年來首款混動新車Ghibli、蘭博基尼的Urus High Gloss Line車型,以及賓利新的“添越”,也在車展上驚艷亮相
開幕當日,以“YUE過山丘”為主題的“中國汽車先鋒論壇”,受到了來自政府部門、生產廠家、行業精英和新聞媒體各界人士的廣泛參與和一致好評。論壇直擊行業熱點、亮點、難點、痛點,用一場思想風暴開啟了下半年車市的重振之旅。
如果說新車競發、豪門爭雄、先鋒論壇、巨商云集,讓我們看到了成都國際車展越來越足的“國際范”,那么本屆車展的以展促銷、以銷帶展,則無疑讓我們看到了今年成都國際車展的又一亮點:煙火氣。
從7月10日開始,有關成都國際車展的廣告便開始在各大媒體、網絡、電臺、樓宇視頻和朋友圈中頻繁出現,內容直接、明了:車展買車最劃算!
因為疫情原因,今年整個汽車市場在二三月份幾乎被摁了暫停鍵,不少品牌銷量被腰斬。看似四五六月份車市有些起色,但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抓住成都國際車展機會,找回上半年銷量損失,成了所有經銷商的渴盼。
成都世紀城會展集團展覽中心副總經理楊會蘭女士說:“今年成都國際車展肩負著提振市場信心和帶動產業動能復蘇的重任,除了做好車展的規模檔次,我們最大的想法就是盡一切可能地把消費者吸引到現場,盡一切可能幫參展商賣車,幫參展商減壓。”
可貴的是,提升銷量、促進消費并不單單體現在廣告中,今年車展每天購車的前100位客戶,每個客戶都可得到車展送出的2000元購車補貼;從101位到300位之間的客戶,還可參與各種實物的抽獎,最低價值也是數百元起。
每天100名,每名2000元,不是小數。這意味著,十天車展,僅是現金部分,成都國際車展組委會就送出了200萬。23年成都國際車展,組委會如此大手筆、一門心思地刺激購車刺激消費,這是第一次。
其實,23年成都國際車展一直就不乏煙火氣,只是今年來得更濃烈了些。
中國四大A級車展,成都國際車展受地域和條件所限,既做不到北京或上海車展那樣的高大上,也趕不上廣州車展那樣的高富帥。因為成都既沒有北京的核心價值與上海的國際地位,又不像廣州那樣一直有著雄厚的汽車制造業作依托,雖說今天的“成都造”已如雨后春筍,可也是從2009年以后才逐步形成。
但23年的成都國際車展,一直有著讓無數城市最羨慕的“煙火氣”:
人氣旺、效果好、大體量體現汽車市場繁榮、最快速促進汽車消費升級。車展銷量驚人。城市消費力驚人,
而最大的亮點還在于,今天的成都國際車展,已不僅僅只關乎行業,它已融進成都這座城市,甚至正在成為成都的節日:但凡車展開幕,除了行業為之躁動,城市也為之歡騰,無數市民與家庭樂在其中。
吵雜、擁擠、喧嚷、熱鬧,逛展就像逛廟會、車展就像展銷會......歷史上的成都國際車展,曾被不少外地媒體抱怨,但在國內外汽車廠商的眼里,煙火氣恰恰是成都國際車展無可取代的魅力之一:既不缺人氣,又不缺銷量;既很高大上,又很接地氣。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成都國際車展為什么最具煙火氣?是因為成都這座城市就最具煙火氣,“煙火了人間三千年,有什么風起云涌沒有見......”是因為成都人就最具煙火氣:左手快工作,右手慢生活,“喜為人先,樂容天下,進退自如,浮沉自安”。
如果說花椒與辣椒的香艷相遇,促成了川菜的經典,那么國際范與煙火氣的相得益彰則成就了成都國際車展的傳奇。而這一切,既是成都人熱愛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成都國際車展真正融入成都這座城市的完美體現。
一扇向世界打開的窗
7月24日,瑪莎拉蒂、蘭博基尼與賓利展臺。與三大豪華品牌所推新車一同現身的,還有他們的中國市場負責人:莎拉蒂中國董事總經理薄嘉銘(Mirko Bordiga)、蘭博基尼中國區執行總經理Francesco Scardaon、賓利汽車中國區執行總經理安睿軻(Kim Airey)。
不少媒體發現,今年成都國際車展上見到的國內外車企高管,又比往年多了很多。
車展開幕前日,來自法國的東風標致品牌總經理葛林德先生在媒體見面會上,有過這樣一席話:成都不僅有最好的市場,還有東風標致的工廠,成都有很多地方都像巴黎。“我很喜歡這座城市!”
對很多車界大佬來說,一年中可能就只有在成都國際車展來一次成都,城市地位、綜合實力、消費水平以及市民對待生活的態度,車展成為了他們了解成都最好的窗口。
在汽車行業有一句話,哪里有A級市場,哪里就有A級車展。站在國際汽車市場的角度,今天的中國已然是世界最大的A級市場,所以今天的北京、上海車展,已完全可與東京、巴黎、法蘭克福等老牌車展齊名。而對于國內的汽車市場來說,成都一直被譽為中西部汽車市場的風向標和橋頭堡,同樣是因為有著無可爭議的A級市場。
2019年中國城市汽車保有量榜單顯示,成都汽車保有量為519.5萬輛,僅次于北京,排名全國第二。
“中國私車第二城”!成都保持這個稱號已經20余年了。而23年的成都國際車展,自然是“私車第二城”的見證者、助推者和貢獻者。
最近幾屆的成都國際車展,但凡參觀過的人都留有這樣的印象:伴隨著成都城市越來越漂亮、整潔、有序、人性,成都人越來越豁達、從容、自信,這一切都讓成都國際車展的形象得以不斷的提升和夯實。而與此同時,成都國際車展的規模、檔次及服務水準也在不斷地提升著成都城市的美譽度與影響力。
關于成都國際車展,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市場研究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先生曾說過:“就全國來看,成都國際車展無疑是最有趨勢性代表的一個車展,西部車市不僅要看成都,全國車市也要看成都!”而在今年成都國際車展的營銷趨勢沙龍上,中國新主流媒體汽車聯盟秘書長張克環也如此評價:“成都國際車展無疑是今年中國車市的一個重要節點,它將成為今年汽車市場復蘇的開始!”
成都國際車展能有今天,要感謝成都市政府的高屋建瓴與遠見卓識。2018年在成都召開的世界文化名城大會上,成都市人民政府便提出了打造"三城三都"的構想,其中“高質量建設國際會展之都”赫然在列。
而作為“會展之都”每年最重要的展會,每屆成都國際車展,成都市政府也是非常重視。7月26日,時任成都市市長羅強便親臨車展現場,參觀展覽并督導檢查疫情防控,消防安全等工作,并同時強調要充分發揮車展消費帶動作用,助力國內消費市場重啟。
今天的成都國際車展,早已與成都這座城市融為一體,相輔相成,共生共榮。它就像一扇向世界打開的窗,而透過這扇窗口,成都的價值、成都的力量、成都的雄心,均被世界收進眼底。
汽車廠家無疑是現實而直白的。在他們的心里,對于成都國際車展的重視,就是對成都市場的重視;而對于成都車市的爭奪,就是對整個西部市場的爭奪。
其背后,則是對成都這座城市由衷的肯定與認可。
快速崛起的“成都造”
相信每個去過今年車展6號館的市民,都會留意到捷達展臺背后的廣告:四川娃,開捷達!
作為“成都造”汽車品牌之一,今年捷達的展位由去年的600平方米增加到了800平方米,并帶來了捷達VS5,捷達VA3以及VS7三款重磅車型。
在今年的成都國際車展上,由吉利、沃爾沃、捷達、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等組成的“成都造”,絕對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不僅展臺總面積達到了9930平方米,而且展車總數也達256臺之多。無論是參展面積還是展車臺數,“成都造”均較去年明顯增加。
但有誰能想到,2009年之前,成都國際車展上,“成都造”幾乎為零。
成都國際車展,之所以能躋身國內A級車展,除了有賴于汽車產業在中國的高速發展,可以說,成都城市影響力的增強、城市功能的完善、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都為成都國際車展的成長提供了很好的空間與土壤。而如此好的市場環境,又怎會不引來鳳凰?
有組數字很有意思:
2009年2月,吉利汽車成都工廠開建;2009年5月,一汽-大眾西南基地在成都奠基;2011年2月,沃爾沃宣布首家中國工廠落戶成都;2014年10月,神龍汽車第四工廠在成都奠基......
可以看出,從2009年到2014年間,成都市的汽車工業產業布局開始全面提速,而這個階段,正是“全球汽車論壇”與成都國際車展在成都世紀城同時舉辦的時期,也是成都國際車展升級為A級車展后被眾多汽車廠商視為“贏在成都就是贏在西部”的高速發展成熟階段。
車展的確是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成都的經濟實力、戰略地位、地理位置、城市精神彰顯無遺。再加上成都市人民政府在招商引資、引鳳求凰上的真心誠意,堅決態度、政策扶持和不斷完善的配套設施,更是對主機廠的落戶成都起到了最終的促進。
從2009年一汽大眾西南基地項目在成都奠基后,成都的后發優勢開始迅速顯現。從此后至今的十余年時間里,成都幾乎可以說是一躍進入百萬產能的行列,大大領先于老牌汽車城市的速度,成功躋身全國汽車產能第二梯隊。
這十余年來,僅一汽-大眾西南基地的年產能就超過60萬輛、實際年產銷量曾超過70萬輛、至今已累計生產汽車500萬輛左右。
今天的成都,以龍泉為中心,已經發展為一汽大眾、一汽豐田、沃爾沃、吉利汽車、極星汽車、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等11家整車制造龍頭項目落地,可年產汽車超過130萬輛的中國西部新“汽車城”。車型則涵蓋了轎車、SUV、大中型客車、載貨汽車、自卸汽車、專用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等全系列產品。此外,還有3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業全面跟進。
而在2018年的《成都市綠色智能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成都還提出了將力爭到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100萬輛、產量50萬輛,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的規劃。
資本是最聰明的。透過車展看成都,資本看到了成都這座城市的消費潛力,而透過成都這座城市,資本則看到了成都作為整個西部市場橋頭堡的戰略價值。
成都國際車展的成長與發展,無疑是和成都城市的建設以及汽車產業的發展、汽車產能的提升同步的,而隨著成都汽車產業集群的由弱到強,無疑也將為未來的成都國際車展帶來更大的上升空間。
我們的車展 我們的節日
相比本屆成都國際車展的38907臺訂單,十天會期,天天隨處可見的一家老少、帶著口罩,共同逛車展的成都人同樣是一道動人的風景。
一家4S店的老總便要求他的員工,一定要善待每個來看車的人。“這時還來看車展的人,都是真心想把日子過好的人!”
23年的成都國際車展,與其它車展相比,有一處最大的不同:老百姓把車展當節日看,主辦方把車展當節日辦。這也是為什么今年成都國際車展雖處于疫情防控期間,但仍有那么多的成都人攜家帶口涌進西博城的原因。
其實,從1998年第一屆成都國際車展開始,每一屆車展的舉辦,都讓成都沸騰如茶。有豪車賞、有表演看,展臺上還有禮物拿,最重要的是還能攀著模特照個相,在朋友圈贏得一片贊。
對于生活閑適同時又喜歡看熱鬧的成都人來說,這種好事哪里是逛個公園、吃頓麻辣燙或看場電影所能比的。
而在更多的成都人看來,車展展的根本就不是車,而是生活:滿眼香車無數、美女如云,所有的大屏上,滾動的不是一家人其樂融融開著汽車去旅游,就是坐著豪車叱咤職場享受快意人生。表面上是看車展,其實是去看想要的生活。
所以,在成都每年舉辦的所有行業展會中,車展是一個最不像行業展會的展會。它是一個適合全家人去的地方,是短途游,是合家歡。孩子們可以在這里觸摸未來,甚至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大人們可以在這里自我激勵,一面看著心儀的車型、計算著與新生活的距離,一面在心里暗暗努力。
而為了讓成都國際車展變得更加地有趣有料,讓成都人在車展上更加地有樂有獲,成都國際車展的主辦方一直不曾停止過努力。尤其去年成都國際車展搬到西博城后,由于面積的擴大和硬件的提升,主辦方在“節日”的營造上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比如經典車巡游、老爺車體驗、汽車博物館、頂級豪車免費試乘試駕,還有由華晨宇、吳青峰等明星擔綱的“潮音節”等等。而今年,又增加了“未來交通藝術展區”、“抖音嗨車節”、“車展奇妙夜”等更多互動活動,并逐漸將年輕人作為關注的主體,不僅讓成都國際車展更具煙火氣,同時也更加時尚與人文。
在2018年深圳城市貢獻力量名片頒獎典禮上,其授出的5張城市名片中,IAS聯合車展赫然在列,榮膺“城市貢獻力量名片之了不起的汽車行業發展推動者” 。
其實,走過23年的成都國際車展,它對成都汽車行業的發展推動同樣有目共睹:據統計,每十來個成都人中,就有1人在從事或間接從事與汽車相關的工作。它對成都汽車產業的發展推動同樣有目共睹:今天,一座世界級的汽車產業城已在成都逐漸成型,并不斷向高端化邁進。它對成都城市的發展推動更是有目共睹:它不僅給這座城市與市民帶來變化與商機,也帶來快樂與激情。更重要的是,它對正在打造“未來汽車城”的成都,已不可或缺;對要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成都,已不可或缺。
成都在上,它用它的魅力,成就了成都國際車展的榮光。
車展在下,它用它的榮光,讓我們這座城市更有力量。(廠商供圖)